《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独家获悉,在《意见》下发后,主管部门计划约谈在华的跨国车企,要求其放开对平行进口汽车货源的“封锁”和限制。
对此,一位平行进口汽车方面的消息人士王鹏(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主管部门有意与跨国公司就平行进口汽车贸易进行商谈,如果跨国公司不合作,主管部门有意采取一系列措施。”
“未来,随着《意见》的相关实施细则出台,进口车货源壁垒将被打破。今后五年,平行进口车市有望以25%~30%的年平均增速快速发展。”王鹏预测。
酝酿多项政策调整
近日,一位经销商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春节前,商务部在一次讨论平行进口车市发展的会议上表态,计划约谈跨国车企,希望借此打破他们对货源的垄断。”
对此,王鹏证实了这一消息:“如果跨国公司不能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很可能采取实质性行动。可能实施的措施包括,通过限制发放进口车许可制,控制跨国公司中规车的进口数量;调整限制措施,如将消费税的征收线调至3.2L等。”
《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去年,包括宝马、奔驰、捷豹路虎在内的多个跨国车企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平行进口车辆的货源。其中,宝马将部分美规车型的排量提升至 3004ml,而同款中规车型的排量为2979ml。根据我国消费税的征收标准,发动机排量在3.0L以上,需缴纳更高的消费税,例如一款到岸缴关税后价格60万元的该类别车型,将比3.0L以下车型至少多缴消费税7.8万元。
“在上次讨论会上,也有贸易商建议,消费税征收标准不用做修改,只需在相关文件中规定,‘发动机没有进行实质性改动的,都将视为同一排量’即可。”王鹏称。
此外,奔驰、捷豹路虎等跨国公司还通过每辆车的VIN码(车辆识别码),追查车辆来源,对海外经销商采取限制或惩罚,阻止其向中国输出车辆。
在这一系列“动作”后,去年2月,美规车在中国平行进口车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一度从50%以上,骤降至20%左右。
平行进口年增速预期超25%
一位经销商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阻碍平行进口汽车贸易的障碍,除跨国车企对货源的限制外,还包括上牌难、3C认证问题、三包责任不明确等,《意见》都将逐一解决。”
比如《意见》指出,“对已有效保证车辆一致性的试点企业,可取消非量产车认证模式的数量要求”,这就意味着以后平行进口车辆将不再受到小3C认证的限制;《意见》还称,“各地公安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对符合规定的要方便快捷予以办理”,这就意味着平行进口车辆的上牌也将不再是件难事。
“在打通各个关卡的同时,《意见》的相关条款也在资金层面为贸易商减负。”天津港保税区滨海国际汽车城董事长同世平表示。《意见》指出,在经批准进行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的自贸试验区,允许试点企业在海关保税区域内开展汽车整车保税仓储3个月。这就意味和一款到岸价为50万元的3.0L车型,在三个月内不用缴纳 47.5万元的各项税费。
“根据《意见》,未来平行进口贸易审查、报关效率等进一步提升,相关费用也将从几万元降至几千元。”同世平表示, 这将带来进口车的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其一直在和海外供货商探讨中低端产品进口,但是较高的认证费用、税费等都带来较高成本,“随着海关各种认证费用的 降低,今后25万元左右的进口车也会进入中国,涉及的汽车品牌包括福特、凯迪拉克、大众等。”
“在进口货源、报关、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障碍消除后,中低端进口车也将成为重要补充,预计未来五年,平行进口车市每年增速将达25%~30%。”同世平表示。
政策助力破除增长瓶颈
自从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品牌授权经营诞生后,平行进口就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
2015年,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试点获批,被视为平行进口汽车从“地下”转为“地上”。但运行一年多来,上海自贸区仅进口了少量该类型汽车车。
在此期间,修订中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曾一度计划加入“在国外注册的车型不得在华销售”条款,再加上跨国车企限制平行进口,导致不少贸易商对平行进口持观望态度。
“今年,我国对平行进口汽车的各项政策全面松绑,是因为对汽车这个重要消费品类而言,未来重要增长点之一正是平行进口。”王鹏表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2910亿元,汽车达5821亿元,约占11%。
“目前,在中规进口车销量滑坡的情况下,只有平行进口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王鹏表示。据中国进口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2015年,我国进口车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超20%,而同期平行进口车销量同比增长20%。
“今年年中,各部委将根据《意见》发布实施细则,随着一系列实施细则的落地,平行进口汽车将迎来春天。”王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