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车企动态 >

“挖井人”鲍文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时间:2016-10-07 00:00:00  中国汽车新闻网  

    

    微行的未来,本来是9月12日知豆旗下第三款电动车知豆D2S上市发布会的主题,当然也是知豆创始人、总裁鲍文光对知豆未来的期许——能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社会的颠覆者”。

    鲍文光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把知豆做起来的,到今天,刚好整整十年。人称“老鲍”的他,当过兵、下过海,做电动车之前是摩托车制造领域的领军人物,这个李书福的同乡对汽车也有着格外的敏感。10年前,老鲍把目光从传统的摩托车业务投向了电动车领域,但同现在遍布山东的那些低速电动车一样,第一代新大洋电动车使用的也是铅酸电池,并且借用了奇瑞QQ和奥拓的车身和底盘,类似旅游观光电瓶车。要说高级的地方,就是它采用弹簧减震及无刷电机,在舒适度方面有所进步。

    在随后的几年中,鲍文光也曾跌过跟头、交过学费,直到2012年10月,知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电动车上市,才算摘掉了低速电瓶车的标签。在随后的几年内,虽然经历了借壳众泰、与吉利分分合合等诸多波折,但鲍文光始终坚信,微出行是未来最佳的城市出行方式,而知豆则是最好的载体。

    身长不足3米、体重不到一吨,补贴后售价五六万元的知豆,理论上的续航里程可达到180公里。按照鲍文光提出“梯级交通”理论,人们在出行中,超过1000公里的,将选择飞机;300至1000公里的将选择高铁;100至300公里的,将选择传统私家车及长途大巴,而低于100公里的,则会首选分时租赁模式+类似知豆的微出行交通工具。

    有了这一判断,也就决定了知豆的定位——不做电动车领域的特斯拉。“在步行、自行车和摩托车等这些慢交通和私家车、巴士这些快交通之间,便是知豆最好的生存空间。”鲍文光分析称,受制于大城市拥堵的交通和匮乏的道路资源,身材灵动的知豆所占道路、停车空间小,出行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只相当于一台电吹风功率的知豆,也将让车主摆脱充电恐惧症。

    至少从目前看,知豆的市场接受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鲍文光的判断。“知豆现在平均每月销量3000多辆,预计今年将达到3万辆。”有知豆工作人员称。而按照鲍文光的规划,到2018年,知豆将冲击年销量10万辆的目标。“微行电动汽车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第二辆车。”对于10万辆的目标,鲍文光认为其销量来自于市场增量,而不是现有市场的存量。

     为了不让这部分增量流失,鲍文光制订了“打井”方案。“挖十个坑不如打一口井。”鲍把微出行交通领域形象地比喻为一口井,“知豆要坚定不移地把这口井打透。”

    现在,在这口“井”里,不光有知豆1、知豆2和刚刚上市的知豆2S这3款“工具”,未来还有基于A平台和Z平台的产品诞生。其中,A平台的产品将更加亲民,而Z平台(4座版)则会向上突破。不仅如此,“打井人”鲍文光也玩儿起了生态圈——打造未来共生、互生、再生的微行生态圈平台。在这一生态圈中,包括了营销生态圈、研发生态圈、生活生态圈、充电生态圈以及信息技术生态圈。

     然而,老鲍和他的知豆在描绘未来蓝图的微行之路上并非一马平川。

    “知豆现在在三线以上的城市卖得还不错。”有知豆内部人士坦言,在三四线城市,知豆遭遇了低价低速电动车的顽强阻击。同时由于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滞后,对知豆“打通电动出行领域的最后一公里”的核心理念并不理解和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知豆的“下乡”进度。

    倘若就此放弃三四线市场,专注于一二线市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以知豆2S为例,虽然其定位于城市“新青年”,但知豆固有的品牌调性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工艺制造水平,都会让部分城市消费者望而却步。当然,知豆同样还面临着包括东风E30L、众泰E200以及奇瑞小蚂蚁等主要竞争对手的围堵。

    如何把产品投向更为广阔的农村市场、如何提升知豆在大城市的品牌形象,又如何在与竞争对手的厮杀中脱颖而出,都是摆在鲍文光面前的现实问题。

    把握了方向,只能说成功了一半。“挖井人”鲍文光的微行未来之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华夏时报)

 

 

最新推荐